先進集體代表(北疆楷模團隊):阿拉善供電公司額濟納供電公司黑鷹山供電所所長 蘇日嘎拉圖
我叫蘇日嘎拉圖,是阿拉善供電公司黑鷹山供電所所長。
黑鷹山供電所位于自治區最西端,這里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“生命禁區”。然而在這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,先后有37名員工接續奮斗,15年如一日堅守在這里,擔負著黑鷹山地區3.3萬平方公里內1001.84千米的線路運維工作,以及周邊軍、警、民、企約900余人的電力服務工作,為小鎮注入溫暖的人間燈火。
人們形容黑鷹山的生活“住的是月球村,喝的是礦泉水”,這里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氟和有害礦物質,喝得時間久了會導致各種怪病,這使得“頭發花白”幾乎成了黑鷹山人的標志。在我們中間,有三進黑鷹山的黨小組組長蘇依勒圖同志,有長期值守造成身體永久損傷的第一任所長嚴新春同志,也有把生命奉獻給黑鷹山的李寶忠同志。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,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。一代又一代黑鷹山電力人懷揣著“忠誠守望,點亮天邊”的夢想,用汗水、淚水甚至生命守護著“生命禁區”那一抹光明。
回首黑鷹山供電所的發展歷程,最艱難的日子要數2007年建設初期,為滿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和邊防連隊戍邊衛疆用電需求,電力建設者們在“生命禁區”,用腳步趟出了260千米的搓板路,歷時7個多月建成了黑鷹山110千伏變電站,徹底結束了黑鷹山地區無網電歷史。讓邊防連隊用上電、用好電是黑鷹山供電所的夙愿,15年來,公司累計投資3963.34萬元,架設線路245.71千米,新裝變壓器2680千伏安,將充足穩定的電能送到每一個邊防哨所。
2013年7月,黑鷹山連降暴雨,山洪沖毀道路,導致邊防某連4級桿塔倒桿斷線。供電所派出的搶修車被擋在離連隊近10千米的河溝處,由于水太深,車輛根本無法通行。所長李吉存和老師傅蘇依勒圖背著搶修工具,卷起褲腿趟過了7條河溝趕到現場,腳掌被石子、梭梭扎得鮮血淋漓。經過兩天兩夜的搶修,邊防連隊終于送電了。邊防連隊送來了錦旗:“‘國防兵’守護邊疆,‘電網兵’守護光明?!?/p>
孤寡老人蘇依勒圖雅獨居在算井子邊境派出所附近,她不會說漢語也不識字。我們每次巡線時,都會帶著米面糧油、蔬菜水果、藥品去看望老人,幫她檢查用電線路和繳納手機話費。老人會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喝茶歇息,我們就是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。能在黑鷹山生活下來的人,都得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。供電所用實際行動守望相助,緊密團結邊疆人民,守護民族融合,努力繪就最美的民族團結“同心圓”。
15年來,一代代黑鷹山電力人用堅守和奉獻,為遠山戈壁帶來了光明和溫暖,同時也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:“中國最美供電所”“中國最美電力人”“自治區工人先鋒號”“內蒙古好人”“自治區道德模范”,這些榮譽的獲得讓小小的供電所熠熠生輝。
2014年,集團公司新聞中心第一次來到黑鷹山采訪,采寫了《黑鷹山最亮的星》《印象黑鷹山》等一系列報道,在系統內外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。此后,眾多媒體絡繹不絕地來到黑鷹山,掀起了宣傳黑鷹山的高潮,也讓我們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。在集團公司黨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,我們建成了黑鷹山供電所榮譽展廳,全方位展示供電所多年來的發展歷程,成為了黑鷹山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艱苦終將成為過去。如今的黑鷹山和以前大不一樣。2016年,我們安裝了凈化水設備,甘甜的純凈水流淌進供電所。2017年,京新高速全線貫通,結束了我們換班走搓板路的日子。2020年,智能巡檢機器人走進黑鷹山,2021年,變電站改為無人值守站。工作和生活環境翻天覆地的改變,但黑鷹山電力人“忠誠、團結、奉獻、堅毅”的精神卻始終沒有改變。
榮譽的獲得不是終點,而是起點。黑鷹山供電所的每一名員工,必將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電力人守望相助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繼續用責任和擔當點亮戈壁大漠的光明。